作者:家家妈

(文中部分图书本网站有售)

孩子终于”爱读书“了,高兴之余,家长们又开始操心起”读好书“的问题了。阅读群里常有这样的讨论:孩子就爱看那些滑稽可笑、奇幻甚至恐怖的畅销书,这种书对孩子有益吗?看多了好吗?孩子自从迷上几部系列小说后,就没时间也没兴趣看其他书了,怎样引导孩子拓展阅读面,尤其是多看看知识类的读物呢?孩子现在的非虚构类阅读仅局限于人物传记,科学类的书翻几翻就放下了......归根结底一个问题——对于偏爱虚构类书(Fiction)的孩子,如何引导和鼓励非虚构类书(Non-fiction)的阅读?

 

我老大就是一个典型的偏爱虚构书的孩子,这一年我在拓展她的阅读面上做了些尝试,和大家聊聊。

 

文理并重的时代

 

博览群书对孩子成长的益处众所周知,正如培根的概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所以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还要帮孩子拓展阅读范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看什么书、怎么看、看多少,和家长的支持息息相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在抓阅读上,我小学时代的老师是很重视“读好书”的,尤其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和赏析,以及知识类读物的学习,我们那时候阅读的目的是掌握知识——传承。美国小学在阅读上抓得更细,是按阶段层层递进的,从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开始(Learn to Read),然后通过阅读来学习(Read to Learn),最后成为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阅读的目的是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创新

 

有意思的是,现在这两种教育正处在积极地互相影响中。中国学生肩上的任务更重了,既要传承也要创新。美国教育也越来越文理并重,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应运而生,从小开始抓通识教育。通用教学大纲(Common Core)上对各年级的虚构和非虚构的阅读量也有了规定,比如四年级要求各占一半,然后逐年上升。为什么教育大纲会规定虚构非虚构的阅读比例呢?这和他们抓阅读的方式及童书市场有关。

 

👆K-12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阅读要求(图片来自Common Core)

 

美国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美国小学在“Learn to Read”这个阶段有几个特点:一是有阅读课;二是鼓励自由阅读、阅读量大;三是虚构类书的数量远超非虚构书。

 

美国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教学生鉴别图书分类(Book Genres)了,读书报告也分成虚构和非虚构两种,所以小学生在独立阅读前就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虚构类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或不真实的故事,包括各种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反之就是非虚构类,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和事实,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科学和人物传记等,类似我们说的知识类读物。

👆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区别(图片来自网络)

 

二年级后,随着阅读量的猛增,学生们对图书的分类了解地更细了,尤其是常在图书馆泡的孩子,知道虚构类还可以细分为:现实主义小说(Realistic Fiction)指的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故事,比如“Wonder”;历史小说(Historical Fiction)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小说,并非真实发生的故事,比如“I Survived”系列,描述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但书中的角色和故事是编的;传统文学(Traditional Literature)指的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故事,也称为传说或民间故事,比如“Lon Po Po”和“The Ugly Duckling”等;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是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通常和未来有关,结合了高科学与技术,比如“A Wrinkle in Time”等;幻想小说(Fantasy)是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比如Winnie-the-PoohCharlotte's WebWarriors系列等,在这类小说里动物会说话等;神秘小说(Mystery)通常故事里贯穿了一个秘密、使命或阴谋,在故事结尾时最终解决,比如“Nate the Great”,“The Boxcar Children”,“Magic tree House”系列等;其他还有探险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最常见的非虚构儿童读物有两大类:信息类(Informational)指的是提供特定主题真实信息的书或杂志,内容包括科学、动植物、历史事件、文化、地理等,比如教科书、国家地理杂志、地图、玩具使用说明书、新闻等。人物传记及自传(Biography & Autobiography)。人物传记指的是由别人撰写的他人的人生经历;自传则是自己写自己,如Jane Goodall的“My Life with the Chimpanzees”。

 

阅读早期让孩子学学图书分类是个好主意,既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阅读口味,关键还能迅速找到更多爱看的书,解决了看完这套该看什么的问题,阅读量一下就打开了。加上美国小学低年级功课少、看书时间多、童书多、分级和分类清晰、买书/借书方便、鼓励自由阅读,所以爱读书的孩子很多,阅读量普遍较大——短短几年,阅读习惯就早早养成了,我觉得这是在早期阅读上做得最成功的地方。

 

亚马逊实体书店(洛杉矶),虚构类童书占80%以上

偏爱虚构书的背后原因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据统计,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虚构与非虚构书的时间比约为80%和20%。教育研究人员认为学生花更多时间在虚构类书上的主要原因是童书市场上虚构类书的数量远超了非虚构(3-4倍),所以图书馆、书店、书展上的童书大部分都是虚构类,就连每年的获奖童书、各种Top童书书单上也几乎都是虚构类。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调查发现美国家长更倾向购买虚构类书,我就是。

 

虚幻故事看多了好吗?会不会因此逃避现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虑,我的感觉是应人而异,医学上称为个体差异,就像疫苗的严重副作用,罕见,但有。每个孩子不一样,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问题后面的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虚幻故事呢?除了语言、文学、逻辑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他们还能从中学什么呢?心理学家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他们发现儿童完全有能力区分现实和虚构,现实生活中见不到的事情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这种吸引力让孩子从虚构故事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渴望体验各种与生俱来的感觉,有趣、害怕、兴奋、愤怒、沮丧、幸福、失败......虚幻故事提供了一种美好又安全的体验方式,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和人性开始了逐步的探索,准备好迎接越来越真实的现实生活。虚幻故事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人生功课(尤其是经典小说),成功与失败、友谊与背叛、得到与失去、爱与恨,如何与之和解?所以,虚幻故事也是孩子们探索自己、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认为阅读偏好是天生的,我相信遗传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正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遗传和环境对疾病的相互作用,环境的因素也不可小觑。就说我老大的阅读吧,一年级时虚构类阅读大约75%,二年级时上升至90%,科学类读物除了教材几乎不碰——和她爸爸很像。还有一个环境的原因,家里的虚构书远远超过了科学类,大多是我买的,估计是受了各种Top书单的影响。

 

二年级的班主任对老大的阅读量表示赞赏的同时,建议增加非虚构的阅读量,这促使我决定做一些阅读环境的调整——增加非虚构类书、增加科学实践。以下是我根据老大的情况琢磨出的拓展方式,试下来效果不错,供大家参考。

 

从现实主义虚构故事开始

 

I Survived

 

虚构类书籍中有几类包含了很多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知识,比如现实主义小说和历史小说,我决定先从这些书开始拓展。那时候小朋友正沉浸在幻想、探险及神秘类系列小说里不亦乐乎,我一如既往给她充分的时间看,但时不时会放几本不同类型的小说在她的读书角,请她抽空帮我Review一下(这让她感觉特好)。就这么个小策略,很快把她带入现实、历史和科幻小说的广阔天地。

 

 

她喜欢的一部分现实主义小说有:Wonder, The One and Only Ivan, Frindle, Bridge to Terabithia, I Survived系列, 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eiler, Crenshaw, Because of Winn-Dixie, Out of My Mind, Counting by 7s, The Last Holiday Concert, Troublemaker, The Lemonade War, Hello, Universe, A Boy Called Bat, The Poet's Dog等。

 

非虚构历史系列及人物传记

 

从虚构历史小说拓展到非虚构历史系列和人物传记,是很顺理成章的,她尤其喜欢人物传记。我们先是看了很多自传绘本(图书馆很多),同时也看一些历史系列章节书,还有她喜欢的卡通回忆录等。我们都很喜欢人物传记,对于感兴趣的人物我们会一起看记录片、演讲和采访录像,这种方式的收获最大。在阅读科学家的自传时,如果孩子有兴趣我们就一起往下拓展,比如从Jane Goodall到大猩猩和人类的起源;从Elon Musk到能源、火箭和地下通道;从居里夫人到外公的X光胸片和CT等。我发现这种讨论渐渐让小朋友有了一种“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思维方式。

 

绘本自传

 

Ordinary People Change the World

4-7岁

 

Little People, Big Dreams

4-7岁

 

Who Was/Is

6岁以上

 

National Geographic Biography

(有三个阅读水平)

 

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s

6岁以上

 

You Wouldn't Want To Be

6岁以上

 

从喜欢的系列、作家和主题拓展

 

然后,我又从她喜欢的图书风格、作家和主题中挖掘非虚构书籍。比如她喜欢卡通,我就买了几本,SmilesEl DeafoNathan's Autism Spectrum Superpowers,她都很喜欢。通过这几本书,我们还研究了一下牙齿整形、助听器和自闭症。比如她正巧开始整牙,我就请整牙医生给我们讲了讲牙齿整形的历史和方法。艺术老师的女儿是研究自闭症的,上完课后我们就向她讲讲自闭症的研究发现,回去后有找了一部自闭症的纪录片看。小朋友发现,每个问题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人在为之努力,有这么多方法可以尝试——这就是知识的美妙之处。回想起来,我就是因为一本书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的精彩。

 

 

有些畅销的虚构系列有配套的非虚构,比如Magic Tree House”就有一大套Fact Tracker & Research Guides系列,虚构和非虚构混在一起看就好了。她是Harry Potter迷,连菜谱(非J.K Rowling的作品)也喜欢,我觉得小朋友看看菜谱学学点心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也是一项生活技能。DK有一本Children's Cookbook,也很好。

 


你可以从孩子喜爱的虚构类书里找到非虚构主题,然后拓展,比如她在读“Wings of Fire”系列时常常涂鸦画龙,我们就一起查了龙的历史、画册和雕像。她在看“Warriors”系列时挖掘了一下猫科动物的特点和武士的由来。另外,有些长篇虚构系列会出Guild Book(地图、角色简介和游戏等),虽然内容仍是虚构的,但用了非虚构的表现手法。像这本Warriors的Field Guide,她连地图都看得津津有味,我很佩服。

 

 

从正在学习的主题拓展

 

还可以从孩子正在学习的主题拓展阅读,比如老大班上学能量的时候,主动想要了解地球未来的能量资源,这可是拓展阅读的好机会。我马上找了网上的科学视频一起看,乘她最好奇的时候入了一本DK Eyewitness的Energy系列,果然就看进去了。老二班上学植物时,我们就一起搭了个迷你植物园,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一系列过程。小朋友拿回家的科学课手工,可以在网上找资源做晋级版,比如风车、温度计、机器人之类,学校做的很简单,稍花点心思就可以拓展。

 

 

怎么看百科全书?

 

非虚构书中的No.1就是百科全书,我老二很喜欢,显然她和姐姐的喜好不太一样,激发她自主阅读的是一本翻翻书,“Look Inside Your Body”,可说是百看不厌,她是DK、Usborne的粉丝——像我,不得不说遗传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哈。

 

和我小时候看的百科全书比起来,现在的儿童百科全书在内容和颜值上高出不止一筹,比如我们喜欢的DK、Usborne、National Geographic Kids系列百科,从图片质量到信息量,还都有相应的学习网站,提供各类主题视频、实践方法和课件,处处可见用心。孩子通常是先被百科全书的精美图片吸引的,所以选择百科全书的一大要素是图片,另外文字太多字号太小的百科全书不适合小年龄孩子。百科类的大部头很多,我通常就从这三家里选,足够多了。

 

用下来,我觉得Usborne的翻翻书很适合启蒙,而且使用时间特别长,因为每个阶段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我们从三四岁看到现在。除此之外,DK的儿童百科和Eyewitness系列我们的使用率最高。Usborne新出了很多Internet Links百科,做视频拓展特别方便。

 

Usborne Flip-Flap系列

DK的儿童百科全书

拓展学习链接:https://www.dkfindout.com/us/


Usborne的儿童百科全书

拓展学习链接:https://www.usborne.com/quicklinks/eng/

 

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书系列

拓展学习网站:https://kids.nationalgeographic.com/explore/

 

百科全书信息量这么大,拓展资源有这么多,怎么看?我的体会是通过百科全书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昆虫、动物、人体、宇宙、数学、车、运动、火箭......然后按主题找到内容更细更丰富的书,结合科学视频、讨论和动手实践,有点做项目研究的意思

 

另外,我们社区最近有家长组织周末科学小课堂,家长按自己熟悉的专业轮流主持专题讨论,我觉得这种互助分享的模式值得大大推广。

 

 


科学系列的绘本、系列书、杂志、教材、视频资源十分丰富,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如何加深内容的理解,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和虚构类小说比起来,鼓励孩子阅读知识性读物更考验家长的耐心和热情。

 

 

 

实践是最好的拓展方式

 

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好途径,尤其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家长若能带领孩子一起动手实践和体验,孩子的收获最大。周末家庭小实验、小小实验田、野外露营、参观博物馆等等,都是和孩子交流知识的好办法(实践这一块好玩的很多很多,资源也很多,有机会细述)。

 

 

经过一年的调整,我估摸了一下老大的非虚构书阅读时间,上升到了30%左右,还没加上观看科学视频和实践的时间。她仍然更喜欢虚构类小说,时常在幻想系列里探索奇妙的世界。让我高兴的是,她对非虚构书籍有了崭新的认识,从“无趣“到”有趣“,她还爱上了历史、爱上了人物传记,对妈妈的科研产生了一丁点儿好奇......育儿道路漫长,与大家共勉。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